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水星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水星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水星是四顆類地行星之一,由岩石和金屬組成。水星的體積小、密度大,所以科學家們估計水星可能有個鐵核占據水星體積的61%,而且外層的岩可能已經消失了。內核因為水星不穩定的旋轉,表明其內部的核心可能是液態的。
文章目錄:
- 1、天文知識——水星(Mercury)
- 2、關於水星,我們需要了解哪些基本知識?
一、天文知識——水星(Mercury)
水星,是太陽係中最靠近太陽的一顆行星。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5790萬千米。由於離太陽太近所以被太陽光所淹沒,隻有在早晨或黃昏時才在靠近地平線上的低空發現它,所以很難觀測。水星是太陽係內行星最小的一顆。水星表麵有很多受宇宙物質撞擊而形成的隕石坑,所以和月球的表麵有點相似。 水星的大氣非常稀薄,反射的太陽光很少,所以看起來黑乎乎的。用中大口徑的望遠鏡可以看到水星表麵深色模糊的斑紋。水星的北半球是廣闊的平原,麵積約有400萬平方千米。西半球有將近一半的表麵由平整的火山平原覆蓋,這是NASA的信使號於2008年發現的。東半球有巨大的火山平原,還有又高又長的斷崖。
水星繞其軸自轉非常慢,轉一圈要將近59個地球日。但是,它的公轉速度是所有行星中最快的,隻需要88個地球日就可以繞太陽一圈。
水星沒有衛星。
水星是四顆類地行星之一,由岩石和金屬組成。水星的體積小、密度大,所以科學家們估計水星可能有個鐵核占據水星體積的61%,而且外層的岩可能已經消失了。
內核因為水星不穩定的旋轉,表明其內部的核心可能是液態的,直徑在3600千米左右。地幔半熔狀態的岩石,厚度約600千米左右,由矽酸鹽岩石組成。地殼可能由含鎂玄武岩和矽酸鹽岩石組成,比較穩定。大氣層水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所以這層大氣也被稱為外逸層。科學家認為水星一開始的大氣也和地球是一樣的,但是由於水星本身體積較小,離太陽又近,其引力不能維持其大氣層,導致大氣層被太陽風吹散。
隕石坑以藝術家、作曲家和作家的名字命名。
山穀以天文台的名字命名。
懸崖以科考船的名字命名。
山脊以科學家命名。
平原則以水星在不同語言中的名稱來命名。
人類對水星 探索 非常少,到目前為止隻有兩個探測器造訪過水星,分別是1973年發射的水手10號和2004年發射的信使號。
平均直徑:4879千米
質量(地球=1):0.055
赤道處重力(地球=1):0.38
與太陽平均距離(地球=1):0.38
軸傾斜角度:0.01
自轉周期:58.6個地球日
公轉周期:87.97個地球日
最低溫度:零下180攝氏度
最高溫度:430攝氏度
衛星數量:0
二、關於水星,我們需要了解哪些基本知識?
例如需要知道它是一顆類地行星,但絕對沒有生命可以存在,因為它離太陽太近了。水星,中國古稱辰星;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係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名為水星。 水星是太陽係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但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離心率,軌道周期是87.969 地球日。
水星是太陽係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但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離心率,軌道周期是87.969 地球日。從地球上看,它大約116天左右與地球會合一次,公轉速度遠遠超過太陽係的其它星球。水星的快速運動使它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墨丘利,是快速飛行的信使神。由於大氣層極為稀薄,無法有效保存熱量,水星表麵晝夜溫差極大,為太陽係行星之最。白天時赤道地區溫度可達430Ⰳ,夜間可降至-170Ⰳ。極區氣溫則終年維持在-170Ⰳ以下。水星的軸傾斜是太陽係所有行星中最小的(大約1⁄30度),但它有最大的軌道偏心率。水星在遠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在近日點的1.5倍。水星表麵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坑穴(環形山),外觀看起來與月球相似,顯示它的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於非活動狀態。
水星無四季變化。它也是唯一被太陽潮汐鎖定的行星。相對於恒星,它每自轉三圈的時間與它在軌道上繞行太陽兩圈的時間幾乎完全相等。從太陽看水星,參照它的自轉與軌道上的公轉運動,是每兩個水星年才一個太陽日。因此,對一位在水星上的觀測者來說,一天相當於兩年。
因為水星的軌道位於地球的內側(金星也一樣),所以它隻能在晨昏之際與白天出現在天空中,而不會在子夜前後出現。同時,也像金星和月球一樣,在它繞著軌道相對於地球,會呈現一係列完整的相位。雖然從地球上觀察,水星會是一顆很明亮的天體,但它比金星更接近太陽,因此比金星還難看見。
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從-2.3至5.7等,但是它與太陽的分離角度最大隻有28.3Ⱓ當它最亮時,從技術角度上講應該很容易就能從地球上看見它,但由於其距離太陽過近,實際上並不容易找到。除非有日全食,否則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在北半球,隻能在淩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在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在南半球的中緯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水星。
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以上就是小編對於水星的相關信息的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